walkerchen2010 写了: ↑2020年 12月 17日 16:17
tmtmaya 写了: ↑2020年 12月 17日 13:43
我就是能力弱的,总是看重风险,因为不敢大亏,也亏不起~~~
都是这样过来的。 我是尽量按自动量化来进行。选定品种,模型,参数后。最好半年不动。
但是理想现实差距大,我执行上最大的问题,就是太“看重”风险,每当整体资金曲线回撤稍微大一些时,我就开始非常的担心了,于是就去调整模型在某个品种下的参数,甚至把这个品种砍掉,过几天又添加回来,早期更糟糕的是,看到某些个品种回撤较大,就开始分析了,然后就动手修改模型来。各种理由的干预,多少次事后感觉应该剁手啊。 10次干预,8次没用,但是呢,往往有2次还真有用。 这样忍不住的各种干预,也就是所谓的“执行力”问题,对量化交易来说无疑是致命的。 好在最近几个月,慢慢淡定了些,整个操作和业绩也似乎开始走上正轨。但是,这个问题好像是个魔咒,说不定哪天一激动,又开始动手动脚瞎干预操作,都很难讲。
再给你详细分析一下吧
其实还是一个预期的问题,你可能没预期到系统会有这么大的回撤,比如趋势系统,可能最开始觉得这个品种也就盘整3、4个月,中间试错5、6次,每次回撤2%资金,最大也就15%左右的资金回撤,但事实发现,这次盘整了6个月也没有走出趋势,超出了经验值。
可能没预期到自己承受能力其实没这么大。本来觉得自己能忍受账面资金回撤20%的情况,但事实是到了15%的回撤就受不了了。
可能正好遇到市场的极端情况,比如今年疫情,导致原油价格为负,这种完全没出现过的情况。
如果一开始就预期资金曲线随时可能回撤20%,并且这个回撤是在合理可控范围内的,并没有走出意外的行情,
然后计划好,回撤到这个幅度又怎么处理,也就不会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