错过行情的人进来看看,流口水
随便写点
- walkerchen2010
- 帖子: 581
- 注册时间: 2018年 11月 20日 19:13
Re: 随便写点
简化还是复杂,应该是一个选项。比如双均线系统,足够简单,10-20参数的,我知道的有跑到很好的,绩效非常好。但是呢,这个大拿到核心能力是他靠主观来选择品种,动态增加或减少品种,虽然他的交易信号是严格按10-20双均线金叉死叉来执行。另外,在整体资金曲线回撤时,他会靠主观判断是否加仓。
复杂的呢,个人认为只要逻辑不复杂,说的清楚,逻辑上合理自洽,还是可以的。我现在实盘用的是比较复杂的模型,从这2年情况看,还不错,当然需要更多时间来验证。
简单的优点是,不太容易失效。复杂的呢,理论上,失效的可能性要大。
Re: 随便写点
等你做久一点,什么都懂一点,就会明白,其实影响价格的因素就那么多,归纳起来就那些数据,这些数据有不同的权重,不同的生命周期,walkerchen2010 写了: ↑2020年 12月 16日 09:59简化还是复杂,应该是一个选项。比如双均线系统,足够简单,10-20参数的,我知道的有跑到很好的,绩效非常好。但是呢,这个大拿到核心能力是他靠主观来选择品种,动态增加或减少品种,虽然他的交易信号是严格按10-20双均线金叉死叉来执行。另外,在整体资金曲线回撤时,他会靠主观判断是否加仓。
复杂的呢,个人认为只要逻辑不复杂,说的清楚,逻辑上合理自洽,还是可以的。我现在实盘用的是比较复杂的模型,从这2年情况看,还不错,当然需要更多时间来验证。
简单的优点是,不太容易失效。复杂的呢,理论上,失效的可能性要大。
至于均线,技术信号,都是最后指导交易进出的东西了,不是价格的核心推动力,
个人交易者,难点也在这里,如果关注的东西太多,精力有限,真正懂的品种和行业也不会太多,
没人敢说自己对某个行业,某个品种完全了解,比市场里其他人更懂,
但不懂的话,又很难持续赚到钱,偶尔赚到也只是运气,
于是,总会想一些替代的方法,更简单的分析模型,这样更容易在纷繁的品种和机会里找出最适合自己的。
博弈兄的打新模型也是这样,如果不判断,所有新股都打,很多会破发,最后收益率很一般,
如果自己去研究每一只新股,首先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,能研究得明白,然后,是否有精力去看每只股票的招股书,
于是找一个简单的维度,跟着高手去打新,或者找一个相对靠谱的指标,这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实盘下来效果也不错。
期货上也差不多,我们经常说用期现结果和基差来做判断,其实也差不多,期现结果基本代替了一个品种大概的供需矛盾,基差是短期矛盾和预期的体现,两者结合就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判断。
至于失效这个问题,理论上是不会失效的,只有自己没看懂,有没关注到的数据,或者有黑天鹅,有意外的大事件出现,不然矛盾一定会兑现。
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
- walkerchen2010
- 帖子: 581
- 注册时间: 2018年 11月 20日 19:13
Re: 随便写点
说的在理。影响价格的核心的数据确实不多。tmtmaya 写了: ↑2020年 12月 16日 11:37等你做久一点,什么都懂一点,就会明白,其实影响价格的因素就那么多,归纳起来就那些数据,这些数据有不同的权重,不同的生命周期,walkerchen2010 写了: ↑2020年 12月 16日 09:59简化还是复杂,应该是一个选项。比如双均线系统,足够简单,10-20参数的,我知道的有跑到很好的,绩效非常好。但是呢,这个大拿到核心能力是他靠主观来选择品种,动态增加或减少品种,虽然他的交易信号是严格按10-20双均线金叉死叉来执行。另外,在整体资金曲线回撤时,他会靠主观判断是否加仓。
复杂的呢,个人认为只要逻辑不复杂,说的清楚,逻辑上合理自洽,还是可以的。我现在实盘用的是比较复杂的模型,从这2年情况看,还不错,当然需要更多时间来验证。
简单的优点是,不太容易失效。复杂的呢,理论上,失效的可能性要大。
至于均线,技术信号,都是最后指导交易进出的东西了,不是价格的核心推动力,
个人交易者,难点也在这里,如果关注的东西太多,精力有限,真正懂的品种和行业也不会太多,
没人敢说自己对某个行业,某个品种完全了解,比市场里其他人更懂,
但不懂的话,又很难持续赚到钱,偶尔赚到也只是运气,
于是,总会想一些替代的方法,更简单的分析模型,这样更容易在纷繁的品种和机会里找出最适合自己的。
博弈兄的打新模型也是这样,如果不判断,所有新股都打,很多会破发,最后收益率很一般,
如果自己去研究每一只新股,首先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,能研究得明白,然后,是否有精力去看每只股票的招股书,
于是找一个简单的维度,跟着高手去打新,或者找一个相对靠谱的指标,这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实盘下来效果也不错。
期货上也差不多,我们经常说用期现结果和基差来做判断,其实也差不多,期现结果基本代替了一个品种大概的供需矛盾,基差是短期矛盾和预期的体现,两者结合就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判断。
至于失效这个问题,理论上是不会失效的,只有自己没看懂,有没关注到的数据,或者有黑天鹅,有意外的大事件出现,不然矛盾一定会兑现。
各种指标计算量,都是价格已经发生后跟随变化的。所以,这种指标计算量,顶多只是作为所谓的交易模型的一个参考数据而已。
以商品期货为例,涉及到行业品种,确实没法做到都了解。基差是不是商品基本面的一个重要数据,我基本不关注基本面或行业数据,不怎么懂
我现在就是完全不看任何基本面信息。纯粹从价格波动的角度来涉及一个量化模型,来跑尽可能所有的品种。也不知道能否长期下来,是否有正期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