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易者之殇
交易者之殇
周海媚走了,李玟走了,吴孟达走了,琼瑶走了,大S走了,我自己的爷爷也走了。熟悉的世界在一点点消失,我们也在慢慢变老。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名字,曾经鲜活,如今却成了回忆。我们身处人生的旅途中,回头看,才发现那个充满激情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,早已消散在岁月的风中。
犹记得十年前刚踏上期货这片热土时,我的眼里只有“暴富”二字。我以为找到了一条捷径,只要掌握一套有效的交易方法,坚定执行,在复利之下,没几年就能实现财务自由。于是,我兴奋地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白天上班,晚上熬夜研究那些神奇的交易策略。
5日均线上穿20日均线,买!5日均线下穿20日均线,卖!多么简单的规则,多么直观的信号。金融帝国靠两根均线实现了财务自由,约翰.w.亨利靠两根均线赚取了数十亿美元,那我也一定可以!我坚信只要严格执行,不畏资金波动,盈利就只是时间问题。我信誓旦旦地在日记中写下:交易不就是一个概率游戏吗?只要坚持执行具有概率优势的交易策略,最终就一定能盈利!
刚开始,运气不错,几次小小的盈利让我更加坚定。可市场很快就露出了它狰狞的一面——行情陷入了无休止的震荡,我金叉买进去,死叉砍出来,反复追涨杀跌;趋势稍纵即逝,刚入场就回撤,信号出现时价格早已走了一大截。我账户里的资金像钟摆一样来回波动,赚了又亏,亏了又赚,却始终无法向上突破。
我时常在心里默念:再坚持一下,再熬一熬,大行情一来,我的资金曲线就能上一个台阶!可两年过去了,我的资金曲线仍然横着走。睡梦中,我仿佛看到了一片死气沉沉的湖面,偶尔泛起一丝波澜,但很快又归于平静。猛然惊醒,我问自己:我到底在做什么?
真正的醒悟,往往伴随着深深的痛苦。那是又一个漫长的震荡市,均线不停交叉,账户资金也随之不断向下创出新低。我越来越感觉自己像个傀儡,被市场操控着前行,精神几欲崩溃,也可以说那是一种信仰的崩塌。
我继续坚持执行着这个自己认为“必然盈利”的策略,一波趋势过后,我的账户又成功回本,甚至还有10%左右的盈余。可接下来行情又陷入了震荡,资金曲线又开始回撤。当账户即将再次陷入亏损之时,我终于再也忍受不了!我愤怒的将账户清仓!
几乎看遍了国内外所有的交易类书籍,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学习、回测、研究,我才意识到,5-20均线策略根本不是一个完整的交易系统,它只是一个提供买卖信号的指标,而不是能带来稳定盈利的神器。 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让我明白,交易虽然很简单,但却比我想象的要复杂一些。
从那以后,我开始重新构建自己的交易体系。趋势的判断、品种的筛选、合约的选择、开仓头寸的计算、止损的大小、仓位的管理、全局的风险控制…交易的每一个环节我都拿出来单独研究、反复打磨。交易不再是简单的“金叉买、死叉卖”,而是一整套严谨的系统。止损成了本能,入场变得克制,持仓时不再焦虑,市场波动也无法撼动我的心态。慢慢地,我的资金曲线开始爬升,进二退一,而不再进二退二,尽管蜿蜒曲折,却不断创出新高。
可后来,我却发现了一件可怕的事情——我不再快乐了。
初入市场之时,每一笔交易都让我心跳加速,盈利时的狂喜,亏损时的懊恼,那种情绪的起伏让我感受到市场的魅力。可现在,即便账户创出新高,我也只是淡然地看着屏幕,像一个局外人一样。盈亏都不过是数字,涨跌都只是概率,我已然习惯,甚至麻木。
我不禁问自己:我们交易的目的到底是什么?是盈利,还是快乐?我想,几乎所有人的答案一定都是盈利。
既然如此,交易就不是一场寻求刺激的冒险,而是一项枯燥而乏味的工作。我们应该远离那些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高难度交易,不再试图在市场里寻找快感。因为交易的本质从来都不是激情四射的战斗,而是反复执行一个低主观、低情绪干扰的规则体系。
我常常想: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得到过什么,我们只是用时间、激情、快乐,去换取一点点微薄的盈利,如此而已。
小时候,小卖铺的糖果都想买,可口袋里没钱。长大后,超市里的东西都能买,却不知道买什么才能快乐。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,长大后笑着笑着就哭了。
初入市场之时,我们充满期待,幻想着财富滚滚而来。可当你真的置身市场,经历过暴涨暴跌,体验过恐惧与贪婪,才终于明白,交易的本质不过是一笔等价交换。市场不会白送你任何东西,每一分钱的盈利,都是你用时间、耐心,甚至是青春和激情换来的。
如果你还在市场里感受到刺激,那你就别想盈利。当交易成为一份无聊的工作,当盈亏变得波澜不惊,当市场的起伏不再影响你的情绪,那一刻,你才真的算是在市场里活了下来。
可有时候,我仍会怀念,那个曾经意气风发、哪怕被市场揍得鼻青脸肿也不愿服输的自己。尽管那时的自己冲动、幼稚、不成熟,但至少,那时的交易,还是充满激情的。
如今的我,变得冷静、克制、不动如山,甚至可以说是麻木。交易成为了一种枯燥的执行,一种纪律的延续。盈利越来越多,可是快乐,却不见了踪影。
这,就是交易者之殇。
交易理念,量化技术分享。
更多内容可关注“晴空量投”微信公众号或抖音。
更多内容可关注“晴空量投”微信公众号或抖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