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一个跌停,账户净值只剩下28%。
他重仓的那只票,从他买入的那天起,已经连跌七天,三次跌停,他全程傻傻的看着,却一次都没有出手。
现在出也不是,不出也不是。他突然意识到,他已经不是在交易了,而是在赌命。
窗外下着雨。他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,直到窗帘缝隙透进夜晚的灯光。
他失去了接近80%的本金,也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。
这是他炒股的第四年。
第一年,他是“天才”。
小试牛刀,就赚了第一桶金。那时他坚信,自己“天生就是做这个的”。
第二年,他开始系统学习技术分析、形态学、量化指标,一头扎进各种课程和流派。他以为,只要掌握了“预测市场”的方法,就能稳定盈利。
他研究了各种预测模型,试图“提前布局”,争取“吃到整段行情”。起初,还真的起了点作用。他准确判断过行情起点,也曾踩中几个涨停板。但很快他发现,即使预测对了,也只是赚点蝇头小利;预测错了,却总是亏一大笔。
尤其是他心急、开始重仓之后,一旦方向错了,损失极其惨烈。
这次的崩盘,就是因为他的“高胜率模型”发出了“满仓信号”。
几天时间,他就从交易之神变成了市场弃子。
那天凌晨,他又一次开始怀疑自己的整个交易体系。
“交易,真的靠预测吗?”
在泥潭里爬不出去的人,总会情不自禁的开始仰望天空。
他删掉了所有预测类的模型代码,关掉了“专家社群”的订阅通知。
他开始尝试做一件事:在不确定中掌控可以确定的部分。
他为每笔交易设置固定的止损,不管多看好后市,单笔交易最多只允许亏损总资金的2%;他不再幻想“低点进场”,而是等待真正的右侧确认信号才入场。他把注意力从预测“行情会怎么走”彻底转向:“我如何控制亏损,如何持续执行?”
半年后,他在喧嚣的市场中感受到了一种平静——即使连亏三单,他也没有丝毫慌张。
因为他知道,这不是他错了,而是市场暂时没有盈利的机会。
这是他穿过的第一道门:不再追求确定性。
但随之而来的,是长久的无聊和空虚。
他开始意识到,即使是系统化交易,也并不是天天都有机会。
大多数时候,是等待。
等待趋势走出来,等待突破出现,等待系统发出明确的入场信号。
有时候一连两三周,他都处于空仓状态。
身边炒短线的朋友经常晒收益,他其实也有点羡慕,但还是克制住了自己开仓的冲动。
他一度怀疑,自己是不是“太保守”了?
直到后来,一波密集的趋势行情走出来,他提前埋伏的几个品种轮番启动。他按规则开仓后一路持有,从开仓,加仓,再到止盈,整个流程一气呵成。
那一波,他赚回了上次崩盘的大部分亏损。
他开始理解,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做太多的交易,真正赚钱的机会,其实一年也就那么几次。
其他时间,都是在等待猎物出现。
这是他穿过的第二道门:学会等待。
但市场永远不会让人过于顺利。
在连续成功地抓住几波大趋势之后,沈野的自信心也随之膨胀。他又开始“预判”入场点,开始调整止损距离,开始觉得系统只是辅助,真正的高手需要适当的临场判断、随机应变。
之后,市场行情陷入了一连几个月的震荡,他在震荡行情中闪转腾挪,反复折腾,试图抓住一些小级别的趋势。
熟悉的结果:账户回撤50%。
那次,他跪在卫生间地板上干呕,不是因为亏钱,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,却没能控制住自己。
他想起了那句话:“市场不是你的敌人,你自己才是。”
他开始建立第二套系统——情绪管理系统。
他请朋友帮他写了一幅字挂在书房:“无心生大用,着意即迷踪。”
慢慢地,他找回了那种对待行情的冷漠感——不再着急,不再冲动,不看热帖,不信盘感,只守着规则。一种近乎无欲无求的状态。
他开始明白:交易真的是一场修行,能长期盈利的交易方式,都是反人性的,心性不够,绝无坚持下去的可能。
这是他穿过的第三道门:反人性。
最后,他来到了交易里最深的那道门——孤独。
没有人理解他在想什么,在做什么。
羡慕他赚钱的朋友,在他拒绝“带单”后一个个疏远;
父母看他在家整天盯着电脑屏幕,以为他沉迷游戏;
曾经最爱的人,也说他越来越没有“人情味”,越来越抠门,最终也离开了他。
交易,是一条注定要一个人走的路。
你永远无法让身边的人真正理解你经历过的苦难与承受的压力。
他也不再需要被理解,他已完全沉醉在交易的世界。
凌晨三点,他照旧在复盘,窗外下着雨,K线图上加载着那套他无比信赖的交易系统。
没人鼓掌,没人点赞,但他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,是自己真正愿意做的事。
这条路注定艰难,注定孤独,但如果你能穿过交易之路上的那些门,你会看到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无法触及的风景!
我是易者晴空,感谢您的关注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2uoaAiffateSWLGFnAPUS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