忘了是不是曾经写过类似的题目。
出发点来自下列文章
1、构造哪些因子?
https://bbs.pinggu.org/thread-7053247-1-1.html
第三,中国期货市场最显著的几个因子从有效性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:动量,展期收益率,波动率,持仓单量,偏度,货币—β系数,商品长期价值。
2、交易哪些合约?
http://cache.baiducontent.com/c?m=9f65c ... 148ab&p1=3
报告提要
主力合约是否为信号来源和交易的最佳选择
期货曲线中存在多个交易合约,我们普遍交易的是流动性最佳的主力合约。但国内大部分商品期货的主力合约为远月合约,其价格收敛特征可能并不明显,而大部分品种仅到期日意义上的近月合约流动性普遍较弱,价格可靠性不足。本文从流动性和价格敏感性出发重新梳理了各品种的“活跃近月合约”。
基差动量策略中的合约选择
我们在主力-次主力和活跃近月-次近月两种信号来源下计算基差动量因子(BM),并分别对比交易主力或活跃近月时的策略表现,结果发现:不同信号来源和交易合约策略在排序期大于100日后具有显著收益,且均对持仓期不敏感;当信号来源和交易合约均为近月时,策略表现最佳,100-240日排序期下,年化收益平均可达12%,夏普比率和Calmar比率达1.5左右。
商品期货因子组合研究
Re: 商品期货因子组合研究
寻找各品种的“活跃近月合约”
这里有如下假定:
首先,算展期收益率时,“活跃近月合约”要有一对应的“活跃远月合约”。
其次,这两合约应该是当天成交金额最大的两个合约,而且满足:它们的日成交金额不低于某个给定值。
1、如果建立了数据库,就比较好处理
1)查询商品C在日期D所有合约的成交金额;
2)根据成交金额从大到小排序,选出前两名,并验证它们是否大于给定值a。
2、如果没有数据库,而是按合约存储了交易数据,那么多加一步:
0)把商品C的所有(历史)合约的数据全部提取,只留下日期、成交金额和合约名称的信息,放到一个新的数据容器,按天存放;
1)查询商品C在日期D所有合约的成交金额;
2)根据成交金额从大到小排序,选出前两名,并验证它们是否大于给定值a。
最后,把每天得到的两个合约按天存储、按合约名排序,前者为“活跃近月合约”。
例如:
情形1,如果a = 5亿人民币,FU的“活跃近月合约”是FU2008,“活跃远月合约”是FU2009
情形2,如果a = 8亿人民币,FU的“活跃近月合约”是FU2009,“活跃远月合约”是FU2101
情形2与按“主力合约、次主力合约”定义所得的合约并无区别,而FU2008更接近现货或交割价,此时选取情形1或许更贴近我们所希望得到的。
注意到,如果昨天按FU2008计算,今天配置FU多头,收益率会比交易FU2009低。
这里有如下假定:
首先,算展期收益率时,“活跃近月合约”要有一对应的“活跃远月合约”。
其次,这两合约应该是当天成交金额最大的两个合约,而且满足:它们的日成交金额不低于某个给定值。
1、如果建立了数据库,就比较好处理
1)查询商品C在日期D所有合约的成交金额;
2)根据成交金额从大到小排序,选出前两名,并验证它们是否大于给定值a。
2、如果没有数据库,而是按合约存储了交易数据,那么多加一步:
0)把商品C的所有(历史)合约的数据全部提取,只留下日期、成交金额和合约名称的信息,放到一个新的数据容器,按天存放;
1)查询商品C在日期D所有合约的成交金额;
2)根据成交金额从大到小排序,选出前两名,并验证它们是否大于给定值a。
最后,把每天得到的两个合约按天存储、按合约名排序,前者为“活跃近月合约”。
例如:
情形1,如果a = 5亿人民币,FU的“活跃近月合约”是FU2008,“活跃远月合约”是FU2009
情形2,如果a = 8亿人民币,FU的“活跃近月合约”是FU2009,“活跃远月合约”是FU2101
情形2与按“主力合约、次主力合约”定义所得的合约并无区别,而FU2008更接近现货或交割价,此时选取情形1或许更贴近我们所希望得到的。
注意到,如果昨天按FU2008计算,今天配置FU多头,收益率会比交易FU2009低。
Re: 商品期货因子组合研究
交易“活跃近月合约”还是主力合约?
回答这个问题得回测。由于换了台电脑,以前的回测平台没备份过来,得重新写一个
先写简单的脚本应付一下。
一、计算每个品种每天的收益率。
1、两类合约的日收益率都要算;
2、日收益率计算采用O2O(开盘价到开盘价),比如T-1日的活跃合约为C,那么T日的收益率为:(C的T+1日开盘价/C的T日开盘价)-1
看起来用了未来函数,但是如果实盘资金不大而且坚持在集合竞价阶段调仓,最后的结果就不会差太远。
二、计算每个品种每天特定因子的取值,并按因子的逻辑排序,选出多空组合,确定权重。
三、每天用权重乘以收益率,计算组合的日收益率,最后加总,得出因子在两类合约的表现,并比较优劣。
四、将因子组合,作用于较优的一类合约上。
回答这个问题得回测。由于换了台电脑,以前的回测平台没备份过来,得重新写一个

先写简单的脚本应付一下。
一、计算每个品种每天的收益率。
1、两类合约的日收益率都要算;
2、日收益率计算采用O2O(开盘价到开盘价),比如T-1日的活跃合约为C,那么T日的收益率为:(C的T+1日开盘价/C的T日开盘价)-1
看起来用了未来函数,但是如果实盘资金不大而且坚持在集合竞价阶段调仓,最后的结果就不会差太远。
二、计算每个品种每天特定因子的取值,并按因子的逻辑排序,选出多空组合,确定权重。
三、每天用权重乘以收益率,计算组合的日收益率,最后加总,得出因子在两类合约的表现,并比较优劣。
四、将因子组合,作用于较优的一类合约上。
Re: 商品期货因子组合研究
做了些测试,发现最近十年,期限结构类的因子在收益和风险的表现上要远好于动量。
动量因子的表现具有周期性,比如最近一两年就表现还不错,但是前面有两段时间是一直回撤的。
具体原因得研究一下
动量 展期收益率 基差动量
动量因子的表现具有周期性,比如最近一两年就表现还不错,但是前面有两段时间是一直回撤的。
具体原因得研究一下
动量 展期收益率 基差动量
Re: 商品期货因子组合研究
又翻出来看了看,感觉期货确实确实难做,
这几个测试出来的资金曲线,回撤都挺大,而预期收益也不算太高,
如果杠杆没用好,还是很容易造成大幅亏损的。
最坑的是,最大回撤随时在变,前几年的统计最大也就0.06,结果后面一年突然搞个0.12出来,
最大回撤翻倍,这完全不可控。
这几个测试出来的资金曲线,回撤都挺大,而预期收益也不算太高,
如果杠杆没用好,还是很容易造成大幅亏损的。
最坑的是,最大回撤随时在变,前几年的统计最大也就0.06,结果后面一年突然搞个0.12出来,
最大回撤翻倍,这完全不可控。
狐狸大叔